转自 2016-05-25 农夫 科技奖励专家在线

  

    近日,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发布了《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答辩的通知》,定于615-29日在北京进行答辩工作。围绕《2016年国家奖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国家奖回归“推荐制”,制定了《2016年国家奖评审答辩规则》,现在把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等三大奖的评审要点摘录与解读如下:
  

项目

要点及新变化

答辩方式

  • 实行远程视频答辩 

时间地点

  • 登陆“科技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查询。 

  答辩人员    

  • 不超过5 

  • 推荐单位(专家)应有1人,或委托1名前三完成人所在单位熟悉项目人员(新变化) 

  • 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前三完成人,原则上均应参加答辩(新变化) 

  • 其他熟悉项目材料人员1 

解读: 

1、强化推荐单位和评审专家在评审流程中的责任; 

2、按照熟悉背景、熟悉技术、熟悉材料、关键单位进行选择人员,知识面无死角,覆盖专家提问的所有方向。 

答辩材料

  • 多媒体介绍材料分为自动版(WMV格式)和手动版(PPTPPTX格式) 

  • 自动版10分钟以内(新变化) 

  • 包括背景或思路、科学技术内容、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等,内容与推荐书一致(新变化) 

解读: 

1、与过去相比,答辩材料减少了“取得的知识产权及他人评价”、“完成人贡献”,时间由过去的15分钟减少为10分钟。 

2、答辩材料组织时,建议: 

(1)把取得的知识产权、论文等支撑材料情况在每项创新点中单独描述; 

(2)完成单位、完成人情况用1页PPT、15-30秒时间简单描述。 

3、自动版制作:讲稿-整体录音-修音-分割-嵌入PPT-动画及播放时间修正-PPT格式转为WMV格式,确保整体流畅、吐字清楚、声调一致、无杂音、翻页间隔合理。 

答辩流程

  • 答辩前5:完成人在平台中上传答辩材料,评审专家登录平台查看材料,并提问题(新变化); 

  • 答辩前2:查看、知晓专家提问(新变化); 

  • 答辩当天:工作人员播放多媒体材料10分钟,接通视频,回答专家问题20分钟,客观评价由推荐方回答,其他问题完成人回答。 

  • 答辩当天:评审组项目全部答辩结束后,评审专家现场投票,过半拟获二等奖,过2/3拟获一等奖。 

解读 

1、   根据专家问题,充分准备可能回答的问题; 

2、   没听懂的问题,一定要问,不要凭猜测回答; 

3、不要与评委正面争辩;正面问题或有利的问题,肯定回答,不啰嗦;反面问题或不利问题,先解释再回答; 

4、   回答问题不抢答,不足部分其他人员可补充; 

5、评审专家小同行少,大同行多,问题答案适当科普,避免大同行听不懂。 

6、客观评价很重要,能影响大同行的投票,推荐方要善于把闪光点表达出来。 

 

个人感悟

   1、 关于项目:能推荐到国奖办的项目,都是细分领域代表国内水平最高的项目;不同项目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获奖或者不获奖在于你讲的故事是否动人 

  2、 关于材料:推荐材料和答辩材料就是讲一个故事。一个成功的故事,是规整的,是科普的,是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的。你的背景、思路、先进性、推广应用要对大同行科普,创新细节要对小同行体现技术成果高度。技术内容呈现方式和客观评价的等级是核心,是影响外行投票方向的关键。可惜的是,组织项目推荐材料的时候,很多人忽略了。 

  3、 关于评审:科技奖励评审过程,是一个外行(大同行)评内行(小同行)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明白、认可、肯定你故事的过程,所以表达方式、呈现模式很关键。 

  4、 关于专家:按照参评项目学科及数量选择专家,外行多、内行少是常态;能否找到评审专家,就看你的造化了,平时维护你的朋友圈、规划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5、 关于问题:所谓专家提问,有帮你的,有害你的,有中立的。回答好“害你的”专家的问题是关键,直接决定外行的投票方向。这类问题往往是尖锐的、有恶意引导性的,建议先解释再回答。 

  最后说明的是,报奖需要规划,提前1-2年从学术成果、奖励材料、朋友圈、推荐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整体包装规划 

  祝大家顺利! 

  农夫(微信nong321 

  201652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