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两学一做_上级精神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印发白春礼同志在2020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上讲话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2020820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了全院视频大会,传达2020年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改革发展形势,明确了谋划“率先行动”第二阶段战略任务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并就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对全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推动全院加快转向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白春礼同志的讲话予以印发。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入贯彻落实院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有关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送院党组。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 

  2020824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启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 

  ——在2020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上的讲话 

  白春礼 

  2020820 

    

同志们: 

  2020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于72728日和73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率先行动”计划承上启下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院领导班子成员,院机关各部门以及中国科大、国科大、上科大、国科控股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当前形势,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要求,全面总结“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总体进展和主要成效,系统谋划“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认真研究加强党的建设和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深入研究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调整优化四类机构建设布局的改革举措、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结构性调整改革试点、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安全领域研究定位与布局等工作。 

  会议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及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对我院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部署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和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的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安排了近期有关重点工作,为加快推动全院转向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阶段,从思想上、战略上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面,我代表院党组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系统总结“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进展和成效,为开启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打下重要基础

  20137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院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求我们“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简称“四个率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赋予我院的重大使命和光荣任务,为我院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率先”要求,院党组研究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201477日,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率先行动”计划。 

  20148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认为“‘率先行动’计划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有部署,总的是好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早日使构想变为现实”,并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面向”的要求,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是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去年年底,我们启动了评估工作,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并报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后,今年组织开展了院所两级的系统评估,全面总结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和成效。 

  六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院党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把“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确立为新时期办院方针,把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作为全院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科技任务,广泛动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制定组织实施方案,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任务。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成立直属机关党委,理顺了党建工作体制,完善了院属单位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了党委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认真抓好两次中央巡视整改落实工作,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为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过去六年,我们共发展党员8690人;目前全院共有党员(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和学生)95728人,约占全国党员人数的千分之一。在今年抗击疫情科研攻关中,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在抗疫一线成立了29个临时党支部,上百名科研人员提出入党申请,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聚焦重大创新领域和创新目标,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我们深入分析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研判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将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等8个重大创新领域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据与计算平台2类公共支撑平台,作为全院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我们进一步强化重大产出导向,推动研究所实施“一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院研究所凝练提出了342项重大突破和566项重点培育方向。在此基础上,院层面进一步凝练出72项重大突破和94项重点培育方向,在资源配置、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成为“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成果产出的重要基础。

  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共部署了25A类、44B类、8C类先导专项。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我院承担的项目和经费数都占全国的15%以上;我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约占全国的30%。此外,我院有70余个研究所、万余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国防科技创新任务。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我院多学科交叉融合、建制化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优势。 

  六年来,我院在“三个面向”上都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在这次总结评估工作中,我们在研究所层面遴选出263项优秀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包括专用项目);在院层面共遴选出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主要有: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18项,包括朗兰兹纲领及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固体中的无质量费米子态、马约拉纳任意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参数及能谱精确测量、FAST建成运行并取得重要科学成果、功能pi-体系的分子工程、青藏科考、古基因组揭秘人类演化、光合作用光系统等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与月球探测、托卡马克高约束稳态运行、细胞命运决定与分子调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科学研究、克隆猴及脑认知和脑疾病机理研究、光量子计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以及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谱成像。这些成果标志着我院在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等若干重要领域方向进入并跑、领跑行列,在材料、物理、化学、地球与环境等学科形成群体性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兴前沿方向,引领带动我国若干基础研究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前列。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29项,其中通用领域9项,包括全球遥感空间信息系统、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深远海装备、先进动力系统用高温结构材料、聚变点火级激光驱动器与超强超快激光技术、热带岛礁海洋生态系统性保护、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以及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专用领域20项,主要包括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遥感三十号星座、空间实验室、先进激光、电磁发射技术及应用、先进微波成像与微波功率器件、先进轻型动力、大口径光学技术及光电探测器件、光电遥感载荷、海洋探测、网络空间信息内容治理、陶瓷基复合材料及部件、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等。这些重大突破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燃眉之急”和制约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在深空、深海、深地等一些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在相关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国防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12项,包括深部资源探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冠状及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和新冠疫苗与抗体研发、寒武纪/龙芯智能多核处理器、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甲醇制取烯烃(DMTO)、以合成气制乙醇为代表的化石资源转化利用、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新冠肺炎基础及其转化研究、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生态水文过程、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及植物能量代谢和环境应答调控机制。这些成果突破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 

  此外,我院还建设运行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种质资源库、野外观测台站、科学数据中心等一批条件平台,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1个、正在建设的12个,总数约占全国的60%;在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中,我院承建了11个。这些高水平平台的建设运行和开放共享,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升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提到的22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4项由我院牵头或作出重要贡献。在7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项,占全国的57%。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以上奖项二等奖共137项。在自然指数国际排名中连续8年位居全球科教机构首位。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的共32项科技成果入选,占比53%。总体上看,我院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科技创新产出目标任务。 

三是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初步形成分类定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在“率先行动”计划中,我们把研究所分类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整合集聚具有优势的重要领域方向、重大创新平台和关键创新要素,建设了68个四类研究机构。

  创新研究院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建制化的“集团军”,组织开展全链条重大科技攻关。目前已经组建了23个创新研究院。例如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是在对原电子所、光电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等多个法人机构进行实质性整合的基础上组建的,构建了从系统、平台、有效载荷、部组件、元器件到数据接收、处理、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提升了我院在空天信息领域的系统创新能力。再比如,药物创新研究院采取“总部+分部+网络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的模式,整合了我院上海、昆明、新疆等地的新药研发资源与力量,提升了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能力。 

  卓越创新中心主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以“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基础研究特区目前已经组建了23个卓越创新中心。例如,首批建设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后来发展成为创新研究院,成为该领域“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力量。再比如,原上海神经所和自动化所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组建的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促进脑智领域交叉融合,在我国发起和组织实施脑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9年自然指数相关领域排名中,我院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3个卓越创新中心位列全球第一,分子植物科学、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子器件2个卓越创新中心位列第二。 

  大科学研究中心旨在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依托,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有机衔接,建设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质量创新服务的重大创新平台。目前已组建5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其中,上海、合肥两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已成为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并在相关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 

  特色研究所主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的学科或区域特色优势的“特战旅”,目前已组建17个特色研究所。 

  通过研究所分类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科研布局的战略性和引领性,一批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和产出质量显著提升,部分领域方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建设一流科研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全面落实了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了3次院士增选工作,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统筹各类人才计划与人才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稳定支持,凝聚造就了一批科技大家、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院属单位中,赵忠贤、曾庆存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40多位科学家获国际重要奖项,60位科学家当选中科院院士、10位当选工程院院士,23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引进和培养了逾千名拔尖科技人才和骨干人才,成为我国主要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中坚力量;通过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人才专项、特别研究助理制度、科教深度融合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集聚了逾万名优秀青年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计划,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吸引1900多位高水平外籍人才来我院工作,实现了外籍聘用人员占科研人员比例3%的目标。总体上看,我院全面完成了“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我们以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完善岗位管理和用人制度,建立优秀人才晋升绿色通道,打破青年人才成长“天花板”;实行中初级岗位8年“非升即离”、高级岗位10年“非升即止”的有限期聘用制度,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在人才评价方面,突出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创新贡献,破除“四唯”观念,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持续推进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制度。深入实施“3H工程”,为科研人员安心致研、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科教深度融合,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以高水平人才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形成了以院属高校为核心、以百余家研究所为基础、以研究生培养为主体、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科教融合教育体系。支持院属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研究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18A+);中国科大15个学科被评为A类(7A+)。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科大位列全球第八、国内高校第一。六年来,我院共培养各类人才9.3万人,目前各类在校学生共8万人。 

五是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作为国家首批综合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我院成立了科技智库理事会,以学部为主导,发挥研究所专业优势,并组建了法人实体的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构建了“小核心、大网络”的科技智库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形成了网络化的研究队伍和体系化的品牌产品,高质量完成了试点任务

  我们瞄准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及时组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决策咨询研究。六年来,共完成了400 余项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战略研究和咨询评估任务提交咨询报告和院士建议209份,报送各类专题研究报告800余份,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200多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全球气候变化、精准扶贫、城镇化建设、技术经济安全和应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重大政策建议,有力支撑了国家宏观决策。 

  我们还组织院士和专家队伍,研判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强国建设、中长期科技规划、学科发展战略、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和实施、区域创新高地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有效发挥了学术引领作用。总体上看,我们全面完成了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国际一流期刊建设,在中国科协等7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我院94个高水平期刊入选,占全国的34%95个期刊被SCI收录,占全国的39%37Q1区期刊,占全国的46%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达20.5,居SCI收录的我国期刊首位。 

六是坚持开放兴院,深入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协同合作,重点围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组织优势力量,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支持和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启动了香港创新研究院建设,并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建了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雄安创新研究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彰显了我院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要求,努力“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比如,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打破专业界限、海陆界限、区域界限和部门界限,联合26家院内单位和37家院外单位,特别是引入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非涉海单位,构建了“小核心、大网络”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仪器装备研发的谱系化创新能力,从一个新建科研院所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业主单位。我院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于今年59-26日期间,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4次万米下潜,连续下潜次数居世界前列,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引领我国海洋科考进入了万米时代。 

  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组织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和“弘光专项”,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牵头成立了10个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见效。在由科技部和财政部组织、最近公布的2018年全国3200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中,我院工程热物理所(19.2亿元)、上海药物所(16.9亿元)、长春光机所(9.5亿元)位列前三名。过去六年,我院共培育孵化了18家院所投资企业上市,仅今年就有5家在科创板上市;中科曙光、科大讯飞、寒武纪等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 

  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积极发挥我院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的领导作用,启动实施了发展中国家拓展工程。2018年,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实现了我国在国际多边科技组织治理中的历史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刘鹤副总理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截至2019年底,ANSO成员数量已近60家,分布在42个国家。加快科研机构“走出去”步伐,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布局建设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实现了我国布局建设海外科教机构零的突破,成为我国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牵头发起国际子午圈、数字“一带一路”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升了我国科技界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我院发起实施的“第三极环境”国际大科学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列为共同支持的旗舰计划,并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总体上看,经过全院上下六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全面完成“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加速实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加快向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迈进。 

  取得这些进展和成绩,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坚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将“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技创新工作扎根在祖国大地上。三是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创新事业和创新舞台吸引人、凝聚人、造就人。四是坚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优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家科研机构发展新模式。五是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六是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718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同志担任主任,22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地方政府负责同志和科技界有关专家组成的咨询评议委员会,对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情况进行了咨询评议。委员们对我院过去六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我院“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中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为2030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26日,刘鹤副总理对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情况作出重要批示,认为“‘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十分成功”,“解决了涉及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批重大战略性问题”,“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重大贡献”,“将产生深远的世界性重大影响”。要求我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做出更大历史性成就”。 

  刘鹤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院“率先行动”计划进展和成绩的充分肯定,对我院下一步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这是对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院属各单位和院机关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认真对照党和国家与人民对我院的更高期待和更高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刘鹤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认真研究咨询评议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自身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好、实施好、完成好“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我院下一阶段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精准发力、科学决策,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我院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全院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开创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新局面。

  今年以来,针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考察调研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抓紧布局培育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战略支撑作用,明确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1028日到31日,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决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整个制度体系建设的首位,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统领地位,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和国家机构把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全方位体现到国家治理的各方面,有效转化为国家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优势。《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首次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了全面部署,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改革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将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决定》还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证。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我院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部署和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特别强调要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对科技创新也作出了明确部署。7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全面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科技支撑区域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启动了首批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工作;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陆续启动部署“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生物安全,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力量的重组整合、机构平台布局、重大项目部署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复杂严峻形势的战略判断,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我院的各项工作始终能够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始终能够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 

三、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认真谋划“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开启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引发了国际形势的全局性、根本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不断深化,各学科领域间深度交叉融合、广泛扩散渗透,呈现出多点突破、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很多领域都孕育着革命性的重大突破。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崛起,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到重组重塑的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院在重大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院整体统筹协调力度和手段仍有不足,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不够及时到位,创新目标不够聚焦、研究力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科研布局的整体性、协同性不足,院属研究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等。 

  当前,“率先行动”计划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深入研究、准确研判当前发展大势,系统思考我院所处的历史方位、战略方位,充分把握好有利机遇,以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前瞻谋划好我院未来发展的战略愿景和“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加快推动全院各项工作转向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新阶段。 

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科技创新工作保持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系统谋划和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为“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全院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实到科技创新全过程,确保科技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建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快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为全院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提供更专业的管理、更精细的组织、更优质的保障服务,在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走好“第一方阵”。充分发挥分院作为院派出机构的作用,明确分院分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分院建立系统单位党委,理顺企业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推动院属单位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党委在“三重一大”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更大的创新成就书写新时代我院发展的新篇章。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我院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院经过70多年的改革探索,在实践中充分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符合国情、符合我院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本质要求。要把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作为我们谋划发展、指导工作、推动改革的基本前提,努力在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从科研院所来说,要继续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部署加快推进四类机构建设,未来10年左右,根据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要求,建设30个左右的创新研究院、30个左右的卓越创新中心、10个左右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以及20个左右的特色研究所,总体数量保持在90个以上。以四类机构作为我院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按照“最大的国家实验室”的要求,在建设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等方面,真正发挥好“核心、命脉、领衔”作用,努力成为代表我国相关领域最高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成为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骨干队伍,在加快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跃升中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 

  从学部来说,要继续发挥学部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对学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学部和院部的有机结合,把高水平院士群体的学术引领作用和研究所专业领域的优势特色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升科技智库产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快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同时,要充分发挥学部的权威学术平台作用,充分发挥院士队伍的学术咨询评议和指导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科研布局、重大项目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等的科学性、战略性、引领性。 

  从教育机构来说,要坚持科教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院科技资源优势,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以高水平人才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深入实施“院属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完善科研人员与教师实行双聘的制度,加快形成与科技创新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教育机构发展新格局。支持国科大与研究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将区域学院建设和研究所区域布局、人才培养等统筹考虑,真正做到科教融合,推动“双一流”建设。继续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支持中国科大与研究所办好科教融合共建学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落地深圳的研究单元为核心,强化科教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支持上海科大加快建设“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通过未来10年左右的改革探索,不断健全完善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三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机结合、共生发展,产生集聚、叠加、融合效应,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逐步将我院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期望、适应科技发展大方向、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国家科研机构。 

三是要结合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四个率先”目标任务在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基础上,要立足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发展形势,特别是国际竞争形势和全球创新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领会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对国家、对我院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践内涵,深入研究确定未来10年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科技智库、一流机构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以更好地统领和指导全院未来10年的改革创新发展,确保“四个率先”目标如期顺利实现。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把研究制定“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任务与中长期规划、“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制定有机衔接起来。院属各单位要按照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总目标,主动定位、主动对标、主动认领,积极研究提出本单位“一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相关领域的重大产出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组织落实,努力再创佳绩、再攀科技高峰。

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发展

  要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思考我院改革逻辑,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优势、打好基础、补上短板弱项,为“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持续完善科研战略布局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相衔接、与区域发展要求相协调,进一步从领域、区域、安全等维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要求,逐步形成有结构、有层次、有重点的科研战略布局,并贯穿到战略规划、科研管理和各项改革举措中。

  在领域布局上要进一步凝练聚焦重点。围绕我院战略定位和工作实际,将各类“卡脖子”清单、国外对我国的技术管制清单转化为我们的科研任务清单,进而调整和优化我院的科研布局。充分发挥我院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加强重大科技任务部署,特别是先导专项要强化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重点聚焦问题清单和国家重大需求,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谁能干就让谁干,引导和组织全院力量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我院基础研究优势,从科学原理、问题、方法上集中进行攻关,积极探索开辟新的技术路线,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的源头支撑,为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问题作出更多重大原创性贡献。 

  要全面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数学和信息科学等为基础,全面推进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材料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促进各学科领域间发生更高效、更充分的“化学反应”,在实现重大理论突破、开辟学科发展新方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我院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凝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和团队,组织开展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力争在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方法突破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在区域布局上要强化集聚集约发展。及时响应国家重大科技部署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我院在重点区域的科研布局,巩固和强化我院在相关区域的骨干地位和领先优势。要紧密结合国科大区域学院建设,积极引导和推进科研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避免小而全的分散发展。未来新建机构原则上优先考虑支撑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和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以及雄安新区、成渝经济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已有明确战略部署的区域科技需求,优先布局中央有明确要求的区域,确保我院科研布局符合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我院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原则上主要引导院属单位通过技术转移转化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最好的方式。 

  把维护国家科技安全作为科技布局的重要前提。要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安全的总体要求,系统研究和部署我院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科技安全研究布局,加强重点领域的研究机构布局和研究方向、研究任务、研究平台布局,进一步强化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上对国家科技安全的保障能力。特别要加强生物安全领域的战略布局,立足我院多学科交叉、战略生物资源、数据信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等优势,加强相关力量的统筹协调,调整优化四类机构建设布局,加强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设,在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研究所分类改革是“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突破口,也是第二阶段的攻坚任务,是牵引下一步各项改革的“牛鼻子”。要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我院科研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强整合集聚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打造建制化、全链条创新格局,着力形成集群化、体系化优势。以更大改革力度推进落实四类机构法人化、实体化建设,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和先导专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分类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根据四类机构的定位和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按照建设成效进行“个性化”支持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四类机构相互转换和退出机制。

  创新研究院要继续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要求,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加强实质性整合力度,进一步集聚优势力量做强做大,积极构建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成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为将我院建成最大、最强的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中发挥好骨干引领作用作出积极贡献。对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组建、主体部分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研究所,要纳入到创新研究院序列,进行定位、支持和管理。 

  卓越创新中心要按照“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目标,以B类先导专项、“无人区”探索计划和“从01”原始创新项目为牵引,打造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特区,做专做精。建设和管理体制上可以保持相对的灵活性,不搞一刀切。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要与院属高校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通过共同承担B类先导专项、人员双聘等途径,更加深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大科学研究中心要强化向综合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加快实现高质量建设运行、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标准创新服务。在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谋划建设综合类大科学中心,探索推动综合类大科学中心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整合协同管理,形成对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部署全覆盖的发展布局。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专项部署情况,统筹专业类大科学中心建设,与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特色研究所的建设形成空间上集聚、功能上关联的发展格局,为完善全院创新发展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研究所要以支撑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需求为牵引,加强与行业部门或特色地域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支持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紧密衔接,通过调整整合做优做强。进入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研究所,可纳入到特色研究所序列予以同等支持,推动相关研究所真正形成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这也符合特色研究所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三是要加快推进我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我院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也是“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要进一步明确治理工作理念和工作主线,夯实治理制度基础,补上短板弱项,做到有章可循、依法管理。

  要坚持“抓大放小”,并贯穿到战略规划、项目部署、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院层面统筹领导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院机关的战略管理能力,坚决打破科研管理中的条块分割,积极推进院部抓总的组织领导体制建设。以先导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抓手,强化“三重大”产出要求,继续推动研究所实施“一三五”规划,加强重大创新活动的组织,在资源配置、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充分尊重和发挥研究所在科研布局、人才引进培养、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调动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积极性。 

  要进一步清除栅栏、打破围墙。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的要求,也是我院开放办院的内在要求。要从理念上加强引导,从政策制度上作出明确要求和规范。在院内,要通过四类机构建设,着力推动研究所之间跨所、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真正形成合力。在院外,要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开放合作,与其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要积极推动“事企分开”,切实加强和规范管理。“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大改革任务。院属单位要逐步回归到公益科研机构的基本定位,努力破除逐利机制,不与市场争利,应主要通过专利和技术转让、授权等多种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而不应再回到自办企业的老路上。对已有的企业,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逐步从研究所剥离出来,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需要强调的是,推动“事企分开”改革不是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而是要通过更符合我院战略定位、更符合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要着力解决好治理制度建设的短板和弱项。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认真查找我院在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立查立改,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认真做好院级非法人单元和所级分支机构的清理工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按照“应撤尽撤”的原则从严要求,坚决整改,进一步加强审批和设立的严格管理。要进一步优化舆情应急响应体制机制,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提升融媒体传播能力和传播阵地建设水平。高度重视舆情应对,树立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四是要积极推进后疫情时代国际科技合作当前,我国我院面临疫情阻断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短期困难,也面临美国在科技领域对华遏制的长期风险。要把全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利用我院国际科技合作的已有基础和优势资源,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更好发挥主动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新渠道、探索新途径、拓展新空间,通过多层次的合作深度嵌入国际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与国际科技界的紧密“挂钩”,力争打开新局面。

  要继续努力维护好与美国科研机构、大学等多年积累的合作网络和良好关系,强化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实质性科技合作,积极提升与日、韩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层级,面向关键小国积极对接科技需求,巩固好我院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阵地。积极推动与国际科技界紧密合作、共同“抗疫”,以生命健康领域为突破口,在疫情监测预警、检测诊断、临床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合攻关,共享信息和数据,以疫情防控深度合作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全面科技合作。 

  要充分发挥好ANSOTWAS等国际组织和平台的作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大力度拓展优势特色领域的科研合作,进一步发挥海外科教合作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力度主动策划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科研设施、科研数据、科研项目的开放共享,积极发起双边和多边学术交流,努力构建创新共同体,使我国全方位融入到全球创新网络中。 

  以上我代表院党组传达了这次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的主要精神。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学习,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今年下半年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要按照既定任务分工,抓紧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同时,也要按照中央和所在地要求,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大意。有关重大工作进展和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院党组。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努力奋斗,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重大创新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吉ICP备06002510号 2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