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25年全球空基交叉定标系统(GSICS)年会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举办。
本次年会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中国气象局(CMA)主办。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CMA)、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CIOMP/CAS)承办。来自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欧洲航天局(ESA)、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法国宇航局(CNES)、日本气象厅(JMA)、韩国气象厅(KMA)、美国地理调查局(USGS)、 印度气象局(IMD)、 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马里兰大学(UMD)、麦迪逊大学(UW-Madison)、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NPL)、日本航天局(JAXA)、德国汉堡大学(UHH)、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KNMI)、韩国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KIOST)、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CMA)、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研究所(CIOMP/CAS)、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SITP/CAS)、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CAS)、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AIOFM/CAS)、山东科技大学(SDUST)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100多位GSICS成员和观察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气象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杨军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学军代表承办方分别致欢迎词。

会议设置了可见近红外与月球定标组、红外定标组、紫外定标组、微波定标组、空间天气组、全球数组工作组等多个专题分会。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各成员单位汇报了其最新的卫星定标进展,并围绕不同波段的定标方法进行了深度技术交流与讨论。对未来GSICS产品的全球应用提供建议与方向。
GSICS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为全球气候监测、天气预报、气象研究等领域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在空基交叉定标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遥感卫星定标成果融入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