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留言板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长光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题  目: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方法的超薄液膜测量技术及器件结构优化研究
报告人:韩国中央大学 Seong Hyuk Lee 教授
时  间:2024-01-19 13:30
地  点:研发大厦西侧报告厅
题  目:Geometric Mid-infrared Metasurgace Photodetectors
报告人:仇成伟
时  间:2023-02-21 14:00
地  点: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长光
【中国质量报】王大珩的“光”亮人生
2018-12-26
打印 关闭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对100名改革先锋进行了表彰。让我们格外振奋的是,其中有多位改革先锋为质量工作和质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今日起,本报刊发“改革先锋质量风采”系列报道,回顾展示他们精彩的质量故事,展示他们为中国质量的崛起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人物小传:

  王大珩,男,汉族,中共党员,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吴县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1986年3月,他会同其他3名科学家提出“863”计划建议并获中央批准,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他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以毕生之力开拓了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他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为科技事业和国家发展殚精竭虑、指引方向;

  他还是中国计量基础研究的奠基者,对仪器科学的发展高瞻远瞩、问诊把脉……

  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的梦想,王大珩从国外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应用光学在我国几乎一片空白。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面对国家的需求,王大珩运用他在英国工作的经验,在玻璃配方、退火工艺及测试技术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53年12月,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也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后来,在王大珩的带领下,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建所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八大件一个汤”(指8种光学仪器和融化态光学玻璃),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该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奠定了国产精密光学仪器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决定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原子弹、导弹技术。在靶场上建立大型光学弹道测量系统是其中重要课题之一。王大珩亲自担任项目的总工程师,经过5年多的努力,项目获得了成功,使我国的光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王大珩带领的团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光学观测设备。直到今天,在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中,王大珩当年带领大家研制的光学电影经纬仪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缩小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科技的差距,王大珩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建议书上签名的,还有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建议送上去不久,邓小平同志即写下“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后来按照小平同志的批示,依据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的建议,有关部门终于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並获得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王大珩从事光学和仪器科学事业70余年,曾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王大珩对仪器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总是强调:“仪器仪表是保证生产质量的物质法官,作为测试工具,仪器仪表本身必须是高质量的,否则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仪器仪表就成了玩具,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他认为,仪器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发展极快,而且同不少学科交叉,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必须时刻保持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相关企业除了要关注市场需求,更需注意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除了重视整机设计,还要注意主要原材料和元件必须同时发展。当今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要求我们的仪器仪表不仅仅要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还要提高观测、采集数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谈到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时,王大珩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

  (原载于《中国质量报》 2018-12-19 第一版)

评 论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吉ICP备06002510号 2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吉林长春 东南湖大路3888号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邮编:130033 电话:0431-85686367 传真:86-0431-85682346 电子邮件:ciomp@ciom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