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留言板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长光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题  目:光学干涉检测方法及其挑战
报告人:沈华 教授
时  间:2024-04-19 14:00
地  点:研发大厦西侧报告厅
题  目:量子点超晶格中激子传输的复合电动力学机制
报告人:香港科技大学 苑荣峰 助理教授
时  间:2024-04-12 10:00
地  点: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长光
【吉林日报】“吉林一号”小卫星升空在即 航天产业园建设快马加鞭
2015-05-12
打印 关闭

  五月春城莺飞草长、鲜花盛开,春城处处涌动项目建设热潮。在众多大项目、好项目之中,“吉林一号”卫星项目的进展最牵动人心。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了解到,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发射升天,“千里慧眼”即成现实,卫星对于全省人民来说,将不再遥不可及。

  “一箭四星”开创我国商业卫星应用先河

  “‘吉林一号’由四颗小卫星组成,这次发射也将完成一箭四星的发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源研究员表示,四颗卫星包括1颗重420千克的主星——“吉林一号”光学A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图像,1颗重65kg的搭载星——灵巧成像验证星,主要用于航天新技术验证,2颗重95千克的搭载星——灵巧成像视频星。“‘吉林一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他说。

  超轻量化、高分辨率对地光学遥感相机,卫星结构一体化、热控一体化、电子学一体化以及快速集成测试技术……2005年以前,吉林省在卫星整星研制技术领域一片空白。“过去研制卫星,是以卫星平台为核心的设计体制,现在以载荷为核心的设计体制已成为技术发展趋势。”安源研究员说,长春光机所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

  “星载一体化,就是以卫星照相机为核心,即以光学载荷为主。”安源研究员说,采用“星载一体化”的设计主要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和应用效能高等多方面优势。

  采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减轻卫星结构质量、缩小体积、提高结构功能密度、减少结构部件数量等优点,非常适合小卫星自身的特点。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小卫星结构,相比于传统设计方法,其重量可以减轻30%至40%。而重量轻、体积小最大的好处就是发射成本的降低,并且更利于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

  成本低,可靠性高。“星载一体化”小卫星可以大大减少电子学单机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应用效能高。由于“星载一体化”小卫星的控制系统采用星载一体化的控制策略,可通过敏捷卫星与灵巧相机结合的方式,实现灵巧成像,对海岸线、边境线等以往需要卫星多次过境成像的任务只需一次过境就能完成,所以在轨应用效能极大提高。

  “千里慧眼”为百姓提供高端服务

  遥感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对资源进行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调查。“当下,大家熟知的航天信息产品大致有三种,首先是地图,其次是定位,第三种是前两个产品的又一次加工,即导航。对于小卫星而言,它可以作为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还可以应用在测绘领域。同时,它还可以对农业估产、地质灾害进行预报,对地球资源进行普查。”刘春雨副研究员说,“吉林一号”发射升空,将对我省农业、城市规划、城市地图、旅游业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农业方面。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判读,能知道全省播种面积是多少,出苗率、产量如何,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都能通过卫星实现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对于全省农产品的规划、估产和地质灾害预报,会带来参考作用。

  城市规划领域。长春或我省其他地区,哪里的房子是违章建筑,通过卫星影像可以很容易发现。同时,对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哪里需要建新城,哪里需要修路、修桥,通过卫星影像都可以提前知晓。

  城市地图方面。目前,一些新修的马路很难在地图上找到。可以说,地图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建设的速度。但卫星升空后,对于全省在摄控方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它能做到对城市地图的最新、最权威的发布,新修的道路将很快进入导航。

  旅游业方面。包括吉林省的长白山、松花湖、查干湖、五女峰等旅游景点的分布、客流的多少等,都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看到。什么时间去游客少?走哪条路更方便?这些问题都可以依靠航天技术解决了。

  创新发展打造航天信息产业集群

  核心项目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完善的产业链条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点。航天信息产业作为先进装备制造的高端产业,具有强大的引领和辐射功能。

  “我省在航天科技研发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功研发了卫星上的照相机,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开始,到去年成功发射的神舟九号,用于拍摄、瞄准的摄像机,都是由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刘春雨副研究员表示,发展卫星产业,势必对我省乃至我国的工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安源研究员认为,我省小卫星的升空,将牵引、带动我省的工业经济,推动多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使我省迈入科技大省的行列。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长春

  光机所以技术、专利无形资产入股,所以公司技术来源于长春光机所,光机所科研骨干加入公司,为公司后续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刘春雨副研究员说,公司主要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卫星及星上单机等硬件,另一类为卫星在轨拍摄的遥感数据,即遥感图片和视频。目前,公司已获批专利24项,正在审批中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12项。

  据介绍,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30亿元,在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拟落位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24.2亿元、净利润9.4亿元、税金2.5亿元,其中:卫星单机及配件销售收入6.77亿元,图片数据销售收入7.7亿元,视频数据销售收入9.53亿元。未来,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将带动实现近200亿元的经济效益。

  “实施‘吉林一号’卫星项目意义重大,稳步推进卫星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既带动光学制造、机械制造、光电传感、新材料产业发展,又扩大载荷与测控、自主遥感信息处理、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全力打造民用航天产业集群。”安源研究员表示。

  “靶位定向”商业市场潜力巨大

  “‘吉林一号’作为国内首颗商用遥感卫星,定位准确,主要为民用。类似Google地图一样,可以通过‘吉林一号’为人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地理信息,同时还能实现灾害勘察、粮食产量评估、通讯等。”刘春雨副研究员说。

  航天遥感信息凭借其能够提供不同种类的地球表面图像,在国土、资源、气象、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市场潜力。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广泛的应用,可以带动相关领域发展,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国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将达到5560亿元以上,直接带动相关经济产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国内卫星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遥感应用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没有形成“卫星研制-在轨运营-图像处理、分发-图像产品营销”一个完整的商业化产业链条。

  美国早在本世纪初就颁布相关法令,允许分辨率在1米的卫星对民用开放,很多高分辨卫星相继发射入轨后,掀起了全世界对地观测新的浪潮,包括我们常用的谷歌地图,分辨率很高,而资源的获取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

  “而中国卫星的研制一般是政府投资,卫星上天以后再交给政府运营,更多的属于国家计划范畴。”安源研究员说,他们此次在探索全链条商业运作模式,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研制,到发射升空包括市场应用,都通过商业化手段操作,在运作上也是一种创新。

  据介绍,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业单位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并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年产值可望超越2000亿元。我国虽然相继发射了气象、海洋和资源遥感卫星系统,但当前主要运行系统仍然还是使用国外卫星数据,特别是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全天候、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短缺。

  刘春雨副研究员说,现在我国每年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国外的卫片,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且国外卖的影像还不是实时的,卫星照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达到每平方公里60美元。“一颗小卫星每天在天上飞,每天能拍摄、存储、传输几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说:“我们的商业化模式针对国内用户,时效更快,今后几年内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局面。”

  宏伟规划15年内实现138颗卫星在轨

  “卫星的发射,不仅仅是航天技术的进步,同时对我省机械制造技术、光学制造技术、材料的生产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等领域,都起到带动作用。”刘春雨副研究员表示,随着我省卫星数量的增加,到时候,人们就可以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将卫星拍摄的影像下载到手机上,把我们以前觉得神秘的、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卫星轻松了解。目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相信,今后大家的生活将离不开航天信息。

  据了解,我省的近期规划是预计在2020年之前,要在天上有60颗卫星,远期规划是在2030年左右,要有138颗卫星在轨。而卫星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卫星对地面观测的时间的分辨率。

  第一阶段,2015年,在轨卫星4颗,其中2颗视频星,1颗推扫星,1颗实验星。

  第二阶段,2016年,在轨卫星16颗,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4小时内数据更新。

  第三阶段,2020年,在轨卫星60颗,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内数据更新。

  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  长春周刊 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5-05/05/content_159390.htm?div=0

评 论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吉ICP备06002510号 2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吉林长春 东南湖大路3888号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邮编:130033 电话:0431-85686367 传真:86-0431-85682346 电子邮件:ciomp@ciom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