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旦,87岁,湖南湘乡人,195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工作,1952年调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春市政协常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星旦在物理技术方面做过多项国内开创性工作:1954年研制磁探矿仪;1957年,在国内最早建立0-1063℃国际温标;1959年,研制半导体温差电偶红外探测器;1961年,建立大气光学及目标背景观测站;1964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他负责测定爆炸的光辐射威力。
“科学家”是一个永不退休的职业。1989年,62岁的陈星旦建立短波光谱实验室,开拓了我国短波光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较完整配套的软x射线光学应用技术基础,研制出了一系列新的光源和光学元件,为我国广泛开展短波光学研究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9年,国家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陈星旦的科研成果才得以公开。同年10月,陈星旦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当选院士,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同时,我也知道,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意味着要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因而使我更不敢松懈。”
如今,陈星旦院士已经87岁,依然精神矍铄,每天按时上班,搞研究,做试验,带学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已经带出了20多个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陈星旦的个人生活很简单,始终坚持自己动手,每天去早市买菜,自己做饭,晚饭后在小区散步一个小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喜欢读书,除了看科技专业书籍,还特别喜欢读人文方面的书,如曾国藩的家书、胡适和钱钟书的作品等,他说:“从他们的书中可以汲取精神营养。”
长春日报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4-10/15/content_101438056.htm 10月15日 本报实习生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