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微

  李骏

  春节前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姜治莹专程会见了我省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张洪杰、王立军、李骏。

  在会见中,四位新当选院士分别作了发言,他们就各自学科领域如何更好地服务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表示,能够当选两院院士,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与关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接地气”,为长春市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元元

   李元元  将研究成果在长春形成产业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是此次增选的104位院士中年龄相对较小的一位。他与其带领的团队研制的某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我国最新型战斗机和卫星等领域,是国家拔尖型人才。

  “长春市是一个政通人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评上院士是我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但光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面凝聚着各级组织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和包容。”李元元觉得,长春优越的发展环境为他扎实开展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虽然长春的经济实力不在全国前列,但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却走到了全国前列。李元元表示,当院士是他事业的新起点,面向未来要更加努力,站在更高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地方发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更加关注国际前沿,更加关注国家重大需求。作为长春一名普通市民,要比当院士前更加倾注精力关注长春发展。长春市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会发挥自己专长,尽心尽力为城市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同时,会带着自己的团队,给予长春市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将科研成果更好地“接地气”,在长春实现成果转化,为长春市转型升级服务。

  “我的主要研究成果新型材料过去更多应用到国防和制造业,现在也会争取将研究的材料更多地服务长春。”李元元表示,目前他正带领他的团队研究生物材料,如可降解支架、仿真骨头、可种植牙齿等。这种材料过去一直依赖进口,而他与他的团队研发的这些新材料正在赶超国外产品,将更先进,更具有仿真性。他们争取在两年内形成批量生产。这些材料市场潜力非常大,成本并不高,一年就有上千亿产值,这些研究成果与长春发展相吻合,都可以在长春形成基地。

  “作为院士,我感觉责任更加重大,但成为院士并不是成为了神,我们还是普通的人,过去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谈到当选院士后的生活,李元元表示,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关注他,他还是耕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还是一名教师。未来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平平凡凡地做人,还像过去一样保持求真、务实、谦逊的作风,不仅在学术上是带头人,更要在做人方面有感召力,继续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事业。会把更多精力用在培养下一代更年轻的学生、更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上,为科技强市目标蓄力。

王立军

    王立军  为家乡作贡献首当其冲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王立军研究员此次高票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长春市土生土长的院士,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家乡多作贡献理应首当其冲。

  王立军院士除了有4年在国外求学的经历外,这些年一直在长春工作、生活,从事科学研究。他带领的团队突破了前人的旧框架,于2011年研制出92瓦脉冲单管激光器,被美国两家杂志评价为“单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取得92瓦输出功率记录”。谈到入选两院院士,王立军既感到高兴,又深感责任更重。在接受采访时,他保持着一向的随和。

  “当选院士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弘扬科学精神,积极促进科技发展与创新。”据王立军讲,他从1979年开始从事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研究,几乎将大半生的时光投入到激光技术科学研究工作当中。而激光与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技术并称为20世纪人类的“四大发明”,与生产生活、工业、国防密切相关。

  2012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王立军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终于攻克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千瓦量级、高光束质量、小型化的各种半导体激光光源,并成为工业激光加工领域的新一代换代产品。目前这项“高密度集成、高光束质量激光合束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已成为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显示等领域的核心光源和支撑技术之一,获得国家4项授权发明专利。

  “很多院士是外地来长春作贡献的,作为本土的院士我更应该尽己所能为长春多作贡献。”王立军表示,目前他所从事的行业是半导体激光,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非常广泛。稍早一点儿的光讯、光存储,包括印刷、显示和各种程序控制都在采用这一技术。如今,他所掌握的激光技术已经成熟,自己也愿意更多地为长春的发展作出贡献。

  李骏

   李骏 为长春研制出更多自主车型 

  中国一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本次成功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他是中国汽车行业诞生的第三位院士。

  作为我国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内燃机博士,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汽车发动机研发与工程应用一线,主持研发出重型系列柴油机、电控共轨喷油系统、汽油机系列产品,装备重型卡车、MV3和新一代红旗高级轿车,使发动机新增产值200余亿元,对中国汽车发动机自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研发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其本人于2012年当选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成为执掌这一组织的首位中国人。

  李骏本次当选,既是对他个人贡献的最大肯定,也是中国一汽强大研发实力的有力佐证。李骏先后研发了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A6DL四气门大功率重型柴油机,完成了国家“九五”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车用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研制与产品应用、国家“九五”“清洁汽车行动招标项目”、公交车用CA6110柴油发动机产品开发、乘用车V8发动机产品开发和V12高端轿车发动机开发等国家重大项目,曾荣获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

  “当院士后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长春多作贡献。”李骏表示,汽车这些年发展很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目前在现有汽车产业以外,未来将进入批量生产时代。像LED、激光技术这些高科技下一步都将进入智能汽车。李骏透露,在本届世界汽车大会上,他与世界汽车专家将共同探讨智能汽车发展,计划用十年时间使汽车发展进入智能化时代。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开车十秒后将由电脑接管,就像现在的一些无人操控的客车一样,可以按照自行轨道行驶;第二步是驾驶者只要不睡觉,汽车就能安全运行;第三步,在2025年技术上达到驾驶者可以睡觉,完全实现无人驾驶。李骏觉得,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汽车是智能汽车,车所运行的环境是智能的环境。中国一汽作为中国汽车的“长子”,必须走在全国前列,与世界同步。对中国一汽来说,首先电脑和发动机必须自主研发,只有“心脏”自主后操作系统才能自主,操作系统自主后激光、传感器包括导航等才能自主。自己一定更加努力地为中国一汽、为长春提供传统车型以外更多车型,在结构调整中注入更多的高科技元素。

  李骏表示,当选院士后将在国内和世界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据他透露,未来汽车除更加智能化外,也将进入节油时代,每百公里仅用一升汽油不是梦。

张洪杰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张洪杰 把长春的LED引向东北亚 

  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张洪杰此次高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到长春他感恩不已。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30年来,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31篇。现任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10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吉林省政府创新创业人才奖。论文被引用6292次。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8次,参加国内外大会或邀请做报告63次,已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国防专利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200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谈到长春,张洪杰感慨很多。据他讲,这些年在科研方面得到了长春市的极大支持,长春市科技局坚持以10万元、20万元科研经费注入。2005年他研究电路项目时的2万元科技经费也是由长春市科技局提供的。

  他觉得,长春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经济占全省半壁江山。每年书记、市长都要到科研单位调研,去考察市场,这非常不容易。他所在的团队也得到了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最大支持,帮助他们联系合作伙伴。正是长春市的支持,目前他研发的交流LED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实现了零频闪,照明省电技术更是达到85%。使用寿命问题也得到解决,成本进一步降低。建立生产基地后,未来可以完全应用于全市的路灯。

  据张洪杰透露,仅几个月时间,他们的产品销售额已达到3000多万元,市场潜力非常大。下一步会积极把LED配套企业引进长春,要把这个高科技产业由长春引向东北亚,引向世界。

  他倡导其他院士在服务长春发展上多进行交流与合作,交流团队技术,可以把中科院应化所的LED及吉林大学的新材料引进到中国一汽,实现资源共享,这就是对家乡长春的最大反哺。

附件: